咸宁赤壁市简介

2024-12-23

咸宁赤壁:江南明珠的前世今生

咸宁赤壁,这座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的城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秀美的自然风光。其名称的由来,与那场震古烁今的赤壁之战紧密相连。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企图进一步统一天下,于是挥师南下,荆州刘表之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在当阳长坂坡遭遇曹操骑兵的冲杀,狼狈不堪,幸得张飞据水断桥抵挡一阵,才与诸葛亮等带着少数人马退至夏口。此时,诸葛亮审时度势,建议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孙权在鲁肃、周瑜等主战派的劝说下,下定决心与刘备携手。孙刘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与曹军对峙,初次交战,曹军因不熟悉水战,且军队中此时感染疾病的士卒众多,败退后暂驻军于北岸乌林,与联军隔江相望。面对这种局面,曹操为了解决士兵不习惯坐船导致的晕船问题,命人把战船用铁链首尾连接起来。此时,周瑜的部将黄盖敏锐地察觉到曹军 “连环船” 的致命弱点,于是建议利用东南风天气的时候对曹军进行火攻,并与周瑜商议诈降之计以接近曹军战船。黄盖率数十艘装满浸油干柴草的战船,借着东南风势,迅速冲向曹军船阵,点燃柴草后换乘小艇退走。一时间,曹军战船纷纷起火,火势迅速蔓延至岸边营屯,曹军大乱,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见败局已定,无奈下令烧毁剩余战船,引军退走。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的胜利而告终,这场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而被后世传颂。

相传在战役胜利后,周瑜大军凯旋回师赤壁,在楼船上举行庆功宴。酒兴正浓时,周瑜拔剑起舞,歌曰:“临赤壁兮,败曹公,安汉室兮,定江东,此山水兮,千古颂,刻二字兮,纪战功。” 歌罢,提剑在赤壁矶头临江的悬崖上深深刻下了 “赤壁” 二字。从此,此地便以 “赤壁” 之名闻名遐迩。

当然,关于 “赤壁” 名称的由来,还有其他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源于此地的地理特征,赤壁山的山体岩石呈赭红色,在阳光的映照下,宛如赤焰燃烧,故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与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相关,此地在星野划分上属于东南朱雀的翼、轸之间,北方玄武之象对应 “壁”,且崇尚赤色,所以有了 “赤壁” 之名。

赤壁印象:人口与地貌的多彩画卷

赤壁市的人口与地貌,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活力。

截至 2022 年,赤壁市常住人口为 47.56 万人,其中乡村人口 17.69 万人,城镇人口 29.87 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3656 人,出生率 6.7‰;死亡人口 3128 人,死亡率 6.65‰,人口自然增长率 0.1‰。从户籍人口来看,全市共有 526148 人,男性 276916 人,女性 249232 人,性别比为 111.11。在民族构成方面,赤壁市常住少数民族有回族、壮族、土家族等 25 个,共计 3125 人,主要分布在城区、赤壁镇和赵李桥镇。城市流动的少数民族主要为回族、维吾尔族等,有 136 人。赤壁镇作为全省 12 个散居少数民族乡镇之一,有 3 个回民村,共 253 户 1269 人。

赤壁市的地貌丰富多样,地势自南向北倾斜,山地、丘陵、岗埠、平原、湖泊依次排列,构成了 “六山二水二分田” 的独特格局。东南部是海拔 500 米左右的低山群,岳姑山脉的老鸦尖、风打尖、金紫山诸山连绵逶迤,大小山共 200 余座,其中最高的是赵李桥镇柘坪村的观音尖,海拔 852 米。中部京广铁路沿线两侧为海拔 260 米左右的丘陵地带,这里岗地起伏,土地肥沃,是赤壁市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西北部滨江湖地区则是海拔 50 米左右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最低处神山镇的西梁咀聂家,海拔只有 19.3 米。

赤壁境内有陆水、皤河、汀泗河 3 条主要河流纵贯全境,构成陆水、黄盖湖、西凉湖三大水系,流域面积 4500 平方千米。长江过境江段全长 24.69 公里,平均年过境水量 6409 亿立方米,为赤壁市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也孕育了独特的水乡风光。

赤壁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 16℃-18℃之间,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这种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也为赤壁市的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使得这里四季都有不同的美景,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硕果累累,冬天静谧安宁。

赤壁胜景:历史与自然的交融

三国赤壁古战场:烽火遗韵,浩气长存

三国赤壁古战场,作为赤壁之战的发生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国古代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遗址。它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依湖北省会武汉,南临文化名城岳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依境而过。

踏入这片古战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赤壁矶头临江悬崖上的石刻 “赤壁” 二字,相传为周瑜所书,故而此地也被称为 “周郎赤壁”,这是赤壁现存最早的文化遗迹,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周郎石像傲对长江,壮志满怀,仿佛仍在指点江山如画;拜风台上,诸葛武侯羽扇轻摇,似乎还在巧借东风,那一场借来了三国鼎立新格局的传奇之战,仿佛就在眼前重现。凤雏庵下,千年紫藤、参天银杏依旧苍翠,让人不禁遥想当年凤雏先生在此隐居巧献连环计时的情景,龙凤齐聚赤壁,使得这片土地借卧龙凤雏双英之势一飞冲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景区内的赤壁山、南屏山、金銮山三山相连,起伏连绵。赤壁山险峻陡峭,临江而立,其矶头更是观赏长江的绝佳之处,江水滔滔,白浪翻滚,江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山上的翼江亭,传为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的哨所,登亭远眺,长江水势尽收眼底,曹军当年的屯兵之地乌林仿佛也在眼前,“江水无情红,凭吊当年,谁别识子布卮言、兴霸良策;湖山一望碧,遗留胜迹,犹怀想周郎声价、陆弟风徽” 的楹联,更是让人对那段历史感慨万千。南屏山绿树成荫,宁静清幽,是当年诸葛亮设坛借东风之处。山顶的拜风台,古朴典雅,庄严肃穆。金銮山则充满了神秘的传说色彩,据说当年赤壁之战时,东吴的宫殿就设在此处,如今山上还留存着一些古建筑遗迹,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辉煌。

除了这些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景区内还有赤壁大战陈列馆、赤壁碑廊、三国雕塑园等人文景观。赤壁大战陈列馆通过大量的文物、史料、图片和模型,生动地再现了赤壁之战的全过程,让人对这场战役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赤壁碑廊内则收藏了众多古今名人墨客关于赤壁之战的诗词、书法作品,笔走龙蛇,墨香四溢,让人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赤壁文化的博大精深。三国雕塑园里,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三国人物雕像,如曹操、刘备、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他们或威严、或儒雅、或勇猛、或睿智,生动地展现了三国时期英雄豪杰的风采。

景区还设有大型会议中心 “集贤殿”、极具汉代风格的 “赤壁驿馆” 及 “研学营地”、三国饮食文化特色的 “御膳坊”、拓展训练基地 “水兵校场” 以及再现三国风情和地方特色的大型实景戏演出、大型生态停车场、多功能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旅游体验。无论是历史文化爱好者、军事迷,还是普通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感受三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赤壁佳肴:舌尖上的三国风味

赤壁鱼糕:细腻鱼蓉,糕中珍品

赤壁鱼糕,这道传承千年的美食,与三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相传赤壁之战时,周瑜受伤体虚,小乔为其精心烹制鱼糕,周瑜食用后迅速恢复元气。自此,赤壁鱼糕便成为当地的一道名菜,在岁月的长河中流传至今。

赤壁鱼糕的制作工艺极为精细。选取新鲜的青鱼,去鳞、去骨、去皮后,将鱼肉用刀背剁成细腻的鱼蓉。接着,加入适量的猪肥膘肉、蛋清、淀粉、葱姜水以及各种调料,顺着一个方向搅拌上劲,直至鱼蓉变得富有弹性。然后,将调好的鱼蓉倒入特制的模具中,用旺火蒸熟。蒸制过程中,鱼糕逐渐膨胀,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待鱼糕熟透后,取出晾凉,切成薄片,便可摆盘上桌。其口感鲜嫩爽滑,入口即化,鱼香与肉香相互交融,别具一番风味。

赤壁鱼糕的食用方式多种多样。既可直接冷食,感受其原汁原味的鲜美;也可将其切成小块,放入火锅中涮煮,吸收火锅底料的浓郁滋味;还能与其他食材一起炒制,如鱼糕炒青椒、鱼糕炒木耳等,为菜肴增添丰富的口感层次。在赤壁当地的宴席上,赤壁鱼糕更是必不可少的佳肴,它不仅是一道美食,更象征着 “步步高升” 的美好寓意,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

赤壁新篇:文旅融合的活力之城

赤壁市,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与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正焕发出耀眼的活力与魅力。

近年来,赤壁市深入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致力于将赤壁打造成为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通过精心谋篇布局,赤壁市坚持高位推动,把文旅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动能进行厚植培育。高标准编制《赤壁市旅游产业发展 “十四五” 规划以及 2035 远景纲要》,提出 “一心三带四区” 产业布局,着力构建 “全域旅游化” 文旅发展新格局。

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方面,赤壁市以三国文化为重要抓手,全力推动三国赤壁古战场 5A 景区复核工作,不断创新打造三国文化小镇。在景区内,游客不仅可以参观赤壁矶头临江悬崖上的石刻 “赤壁”、周郎石像、拜风台等历史遗迹,感受当年赤壁之战的烽火硝烟,还能欣赏到精彩的三国文化表演,如大型实景戏演出等,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此外,赤壁市还积极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 “三茶” 融合。以赤壁青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为依托,在原有的万亩茶园、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基础上,建成了中国青砖茶博物馆、羊楼洞茶文化生态产业园等。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茶叶制作过程,品尝正宗的赤壁青砖茶,了解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参与茶艺表演、茶文化体验等活动,感受独特的茶旅魅力。

赤壁市还注重拓展 “文旅 +” 模式,形成了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在旅游 + 农业方面,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乡野拓展、乡村度假、乡村慢生活体验等多种乡村休闲业态,打造了一批田园综合体、农业旅游示范点、精品采摘园。例如,余家桥乡的大丰收果业产业园,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蓝莓、杨梅等特色水果的采摘乐趣,品尝新鲜美味的水果,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惬意。在旅游 + 交通方面,赤壁市改造升级旅游快速通道、107 国道,完成大羊线、渣枫线等路网建设,连通陆水湖风景区、羊楼洞古镇、三国赤壁古战场等重点旅游景区,打造出了一条条最美旅游公路。游客可以沿着这些风景优美的公路自驾游览,欣赏沿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便捷地穿梭于各个景点之间。

为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赤壁市积极推动鸡公山、半亩塘等民宿按等级民宿标准进行改造,鼓励民宿参与等级评定。同时,整合全市文旅产品以及与旅游要素相关的酒店、民宿、交通、餐饮、特产、非遗、娱乐、艺术等市场主体,组建旅游联盟平台,目前已有 115 家市场主体加入。通过这个平台,游客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旅游信息,预订酒店、民宿和门票,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实现一站式旅游体验。此外,赤壁市还完成了旅游智慧平台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游客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旅游服务,如在线导览、智能语音讲解、实时路况查询等。

在文化活动举办方面,赤壁市可谓丰富多彩。每年都会抢抓春节、“五一” 等旅游窗口,举办新春惠民活动、端午文化龙舟赛、汉服游古战场、千人广场舞等主题文化活动。在新春惠民活动中,游客可以欣赏到舞龙舞狮、民俗表演等传统节目,还能参与猜灯谜、写春联等互动活动,感受浓浓的年味。端午文化龙舟赛上,一艘艘龙舟在水面上竞渡,选手们喊着响亮的口号,奋力划桨,观众们则在岸边呐喊助威,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汉服游古战场活动吸引了众多汉服爱好者前来参与,他们身着华丽的汉服,在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内漫步,仿佛是从古代穿越而来的仙子佳人,为景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传承和弘扬了赤壁市的优秀传统文化。

赤壁市还常态化组织 “送戏下乡”“送文化进基层” 等惠民文艺活动,将精彩的文艺演出送到乡村、社区、学校等地,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能够享受到文化艺术的魅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增强了赤壁市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在旅游品牌推广方面,赤壁市以 “万里寻茶道,赤壁借东风” 为旅游品牌形象,积极开展宣传推广活动。通过参加旅游展会、举办旅游推介会、利用新媒体平台等多种方式,向国内外游客展示赤壁市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例如,赤壁市连续九届举办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大会,连续三届 “万里茶道” 环中国自驾游集结赛巡游赤壁在羊楼洞发车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媒体关注,有效提升了赤壁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赤壁市还推出了 “万里茶道” 寻源线路、“助力一带一路 探秘万里茶道 品读世界遗产” 研学线路等精品旅游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

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赤壁市的旅游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赤壁,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据统计,2022 年赤壁市接待游客 1266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94 亿元。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赤壁市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的显著成效,也为赤壁市未来的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