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白霓镇攻略

2025-03-04

一、白霓镇在哪里

白霓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鄂南大地之上,处于鄂南三县中心的关键位置,地处崇阳盆地东缘 。它东连咸宁,仿佛与相邻城市手牵手,共同拥抱发展的机遇;南接江西,文化与商贸在这里交融;西通湖南,交流合作频繁;北邻蒲圻,紧密相连,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就是崇阳县东部的交通枢纽和周边乡镇的物资集散地,商贸繁荣,热闹非凡。

这里交通十分便利,106 国道像一条钢铁巨龙,东北横贯境内,崇阳至江西公路则南北伸展,为人们的出行和物资的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高堤、大市两河穿镇而过,它们一路欢歌笑语,最终汇合进入长江,使得白霓镇拥有独特的水运优势,也为这座小镇增添了灵动的气息。全镇面积 149 平方公里,辖 22 个村,1 个社区,190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5.7 万人,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生机与活力,每一个村民小组都有着独特的故事。

二、千年时光里的白霓镇

白霓镇的历史,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书写着岁月的沧桑与辉煌 ,让人忍不住沉浸其中,探寻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故事。

追溯到遥远的后唐长兴二年(公元 931 年),崇阳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石枧堰诞生了。最初,它以松木为材料构筑,然而,岁月的风雨无情,松木难以抵挡时间的侵蚀,没过几年便腐朽损坏。后来,人们不断对其进行修缮和改进,采用条石取代木头,并创造性地在堰体底部设计了独特的泄洪排沙底孔 。这个设计在古代堰坝建筑中极为罕见,它的出现,使得石枧堰能够安全稳固运行 1000 余年而不淤废,至今仍保留较大的库容,继续发挥着灌溉、防洪、抗旱、供水等重要功能,保障着崇阳白霓镇和天城镇 3.5 万亩田地的用水需求。而远陂堰同样历史悠久,在南宋宝庆二年(1226 年)曾进行过重修,它与石枧堰一起,构成了白霓古堰,成为我国丘陵山区水利灌溉工程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古代大规模砌石结构水利工程的典型,见证了白霓镇千年的农耕文明。

三国时期,这里也曾留下英雄的足迹。东吴大将陆逊曾屯兵金城山,金城山仿佛还回荡着当年金戈铁马的声音,让人遥想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陆逊在此驻扎,凭借着这里的山川地势,操练兵马,为东吴的江山社稷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军事智慧和英勇无畏,成为了白霓镇历史长河中的一段传奇佳话。

清朝晚期,太平天国将士与清军在歇马山展开了一场血战。歇马山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与壮烈,太平军将士们为了理想和信念,奋勇抗争,他们的热血洒在了这片土地上,为白霓镇的历史增添了一抹悲壮的色彩。这场战斗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让歇马山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到了明嘉靖 40 年(公元 1561 年),邑商熊白霓心怀仁爱,为方便百姓,捐资在大市河上修建了一座桥。这座桥的建成,极大地便利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人们为了铭记他的善举,便以 “白霓” 为这座桥命名,后来,这里逐渐发展成为了白霓镇,这个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历经明、清、中华民国四百多年的历史,承载着白霓镇人民的情感与记忆 。它不仅是一座交通的桥梁,更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见证了白霓镇的发展与变迁。

在白霓镇的历史中,还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建于明清时代的石板街,全长 317 米,是中华传统民居的宝贵遗产。漫步在石板街上,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青石路、朱大门、马头墙、斗拱楣,雕栏画柱,檐牙高啄,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古朴典雅的气息。巷道曲折,尺度宜人,让人感受到了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白霓镇的历史文化,是白霓镇人民的精神家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大市渡槽,构思新巧,造型奇美,成为了白霓镇的又一道独特风景。它宛如一条巨龙横跨在大市河上,不仅解决了农田灌溉的问题,也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大市渡槽的建成,是白霓镇农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见证了白霓镇人民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努力奋斗的历程。

三、不可错过的特色亮点

(一)历史遗迹

白霓镇的历史遗迹,是岁月馈赠的珍宝,它们静静伫立在时光的长河中,向人们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建于明清时代的石板街,全长 317 米,是中华传统民居的珍贵遗产。漫步在石板街上,脚下的青石路在岁月的打磨下变得光滑,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繁华。街边的朱大门,虽历经风雨,依然散发着古朴的气息。马头墙高高翘起,斗拱楣精致典雅,雕栏画柱上的图案栩栩如生,檐牙高啄,尽显古代建筑的韵味。巷道曲折幽深,尺度宜人,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这里曾经是商业繁荣的中心,当铺、商号、手工业作坊、商贩摊点云集,交易市场热闹非凡 。如今,虽然时光流转,但石板街依然保留着那份古朴与宁静,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大市渡槽,是白霓镇的又一标志性建筑 。它构思新巧,造型奇美,横跨大市河南北两岸,宛若长虹卧波,气势恢宏。渡槽全长 171 米,最大高度 29 米,宽 4 米,净跨 76 米,共用条石 36016 块。这些条石全由青石雕琢而成,以榫卯相接,工艺精湛。几十米高的石墩边角分明,毫厘不差,在当时完全靠人工完成,堪称人工奇迹,有着 “中国第一、亚洲第二” 之称 。在大市渡槽旁,有一座六角亭子,六面檐枋上分别雕刻着字画,其中一面写着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 八个大字,另五面分别雕刻着渡槽修建时,工人们在山上凿石头、运石头、吊支架、吊石头以及渡槽合龙时的情景,生动地还原了当年兴建大市渡槽时的施工场景,让后人能够感受到先辈们的智慧和勤劳。

(二)文化艺术

白霓镇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提琴戏作为湖北省地方戏曲之一,是白霓镇文化艺术的瑰宝 。它原系湖南花鼓戏六大流派之一的 “岳阳花鼓戏(临湘花鼓戏)”,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 年)流传至通城县境内,后逐步发展流传至崇阳全境。为与当时流传于通城的 “天沔花鼓戏” 区别开来,便以其主奏乐器 “嗡琴(即现今 “大筒” 的前身)” 也称 “提琴” 来命名,改称其为 “提琴戏”。

提琴戏以 “岳阳花鼓戏” 的 “琴腔” 为主旋律,“琴腔” 分为正腔和小调两个部分。正腔有正调、哀调、梦调、阴调、一字调、西湖调、出门调、游春调、相思调、反调、回门调等,另有各种花腔小调 。其曲调优美,旋律明快,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被誉为绽放在湘、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及我国戏曲苑囿中的一枝独特艺术奇葩 。提琴戏的演出形式丰富多样,角色行当齐全,包括老生、小生、乃生、正旦、花旦、闺门旦、婆旦和三花,俗称 “三生四旦带一丑”,丑角兼净角,婆旦兼摇旦 。演出的剧目既有 “琴腔” 剧目,也保留有小部分 “打锣腔” 剧目,内容贴近生活,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

除了提琴戏,白霓镇还有一部著名的民间长篇叙事诗 ——《钟九闹漕》 。它产生并流传于 19 世纪中叶的湖北崇阳一带,以清朝钟九(人杰)领导农民起义抗粮的真实历史事件为题材,塑造了钟九这一农民领袖的形象。诗篇通过崇阳县衙 “粮房” 借乡民 “完国课” 之机,贪得无厌、巧取豪夺的典型事例,深刻揭露了清王朝的政治腐败 。钟人杰急公好义,智勇双全,他聚众两次砸 “粮房”,领导起义,起义队伍占领了崇阳县城,斩了县官,展现了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英勇斗争精神 。虽然钟九起义最终失败了,但他舍己为人的大公无私精神,一直在崇阳一带鼓舞着农民反抗清王朝黑暗势力的斗志 。《钟九闹漕》以口头和手抄本两种方式在民间流传,诗长约 1500 余行,全部用五句头山歌形式,以七言五句为一诗段,前四句对称,第五句是第四句的引伸和深化,音律上常与第四句尾音叶韵,是典型的五句头山歌形式的叙事诗,也是近代汉族民间叙事诗的代表作之一 。

(三)特色美食

白霓镇的美食独具风味,每一道都承载着当地的饮食文化和历史记忆,让人回味无穷。白霓传统豆腐,选用本地优质黄豆,搭配大湖山天然泉水,采用传统制作工艺精心制作而成。这里的豆腐色泽白嫩,口感细腻,富含硒元素,营养丰富 。用传统柴火灶加上本地菜籽油炸出来的炸豆腐,更是色泽金黄、外酥里嫩,香气扑鼻 。无论是直接食用,还是搭配其他食材烹饪,都让人唇齿留香,欲罢不能 。除了炸豆腐,白霓的千张、干子等豆制品也同样清香细腻,深受人们喜爱 。

还有那小麻花,是白霓镇的又一特色美食。“白霓街、白霓街、麻花馓子摆不开。” 这句在当地流传至今的老话,生动地描绘了传统的崇阳小麻花店在白霓镇石板街满街营业的热闹场景 。白霓小麻花沿用传统手工制作方法,锅灶都是老锅老灶,采用老面发酵的方式,面团光滑筋道 。工人们经验丰富,手脚麻利,搓出来的麻花粗细一致、长短相同,保持在 15 厘米左右 。炸好的小麻花口感酥脆,咸香可口,一口咬下去,“嘎吱” 作响,满满的都是童年的味道 。如今,虽然石板街的麻花店数量不如从前,但白霓小麻花依然凭借着地道的传统风味,深受本地和周边县市人们的喜爱,成为了白霓镇的一张美食名片 。

(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 白霓古堰

白霓古堰,无疑是白霓镇最璀璨的明珠,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闪耀着古人的智慧光芒。2023 年 11 月 4 日,在印度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 74 届大会上,白霓古堰成功入选 2023 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是对其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高度认可 。

白霓古堰最早建于五代后唐时期(约公元 931 年),包括石枧堰和远陂堰,两堰相距约 1 千米 。石枧堰堰坝长 272 米,顶宽 2 米,高约 5 米,由灰岩巨石垒砌,使用大量糯米石灰黏结塞缝,历经多次修葺,依然坚固如初 。远陂堰堰坝长 108 米,高 4 - 5 米,与石枧堰结构类似 。古堰选址科学,位于河流宽阔地带的河道基岩上,基础稳定,并且通过斜向布置增加拦河堰的长度,提高了溢洪能力,降低堰上水位,减小洪水对古堰的冲击 。

白霓古堰最独特之处,在于石枧堰渠首枢纽中排沙底孔的设计 。这一设计在古代堰坝建筑中极为罕见,充分考虑了河流泥沙淤积的因素 。排沙底孔宽约 1.5 米,高 2 米,深 5 米,洞内有闸门,高 2 米,宽 1.2 米 。其优点众多,一是有利于取水口附近形成弯道环流,保护取水口不受泥沙淤积;二是保证堰内形成深水河槽,枯水季节能放干水库便于维修;三是位置上处于洪水主流位置,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排沙比,减少进入取水口的沙量 。春天,农民用稻草、木板等材料将底孔堵塞蓄水灌溉;秋收之后,将底孔疏通放水,并进行堰体检修及堰前清淤 。正是这一巧妙的设计,使得石枧堰安全稳固运行 1000 余年而不淤废,至今仍保留较大的库容,继续发挥着灌溉、防洪、抗旱、供水等重要功能,保障着崇阳白霓镇和天城镇 3.5 万亩田地的用水需求 。

自古以来,白霓古堰就有着完善的管理和岁修制度 。设有堰长、渠长等专管人员,制定了堰规、堰簿等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了泄水孔的开闭时间,为堰体及渠道的维修检测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守护白霓古堰,崇阳县成立了管理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河库长和堰长,对古堰进行日常管理维护 。还打造了古堰展览馆,宣传展示灌溉工程遗产历史文化、水利科技、效益价值,并依托古堰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石枧堰渠首所在的白霓镇油市村打造了小自然田园综合体,远陂堰渠首所在的白霓镇洪泉村打造了远陂堰旅游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古堰的魅力 。

四、适合人群

白霓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氛围,使其成为适合各类人群游玩的理想之地。无论是历史文化爱好者、亲子家庭,还是美食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对于历史文化爱好者而言,白霓镇简直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这里的石板街、大市渡槽、白霓古堰等历史遗迹,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漫步在石板街上,抚摸着古老的建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古代商业中心 。站在大市渡槽下,仰望这座人工奇迹,不禁为当年建设者们的勇气和毅力所折服 。而白霓古堰,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更是让人惊叹于古人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卓越成就 。在这里,历史文化爱好者可以深入探寻历史的脉络,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

亲子家庭来到白霓镇,也能度过一段欢乐而充实的时光 。这里有许多农事体验活动,如采摘葡萄、草莓等水果,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体验劳动的乐趣 。在杨洪村的铁强葡萄专业合作社,孩子们可以在葡萄架下穿梭,亲手采摘晶莹剔透的葡萄,品尝到最甜美的果实 。还可以参加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活动,如制作麻花、豆腐等,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一家人一起动手,共同完成一件手工艺品,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

美食爱好者更是不能错过白霓镇 。这里的特色美食琳琅满目,让人垂涎欲滴 。白霓传统豆腐,色泽白嫩,口感细腻,无论是炸豆腐、千张还是干子,都有着独特的风味 。咬一口炸豆腐,外酥里嫩,香气四溢,让人回味无穷 。小麻花也是白霓镇的一绝,沿用传统手工制作方法,口感酥脆,咸香可口 。走在白霓镇的街头,品尝着这些特色美食,感受着当地的饮食文化,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

五、游玩注意事项

(一)出行准备

白霓镇四季分明,不同季节游玩需要做好不同的准备。春季(3 - 5 月),天气逐渐回暖,但早晚温差较大,建议携带一件薄外套 。此时万物复苏,是赏花的好时节,古堰湾景区的桃花满山遍野,美不胜收,记得带上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夏季(6 - 8 月),气温较高,阳光强烈,要做好防晒措施,携带防晒霜、太阳镜、遮阳帽等物品 。可以穿上轻薄透气的衣物,方便在游玩时活动 。大市河是夏季消暑的好去处,你可以在河边漫步,感受清凉的河风 。秋季(9 - 11 月),天气凉爽,是游玩的黄金季节 。但山区的夜晚温度较低,最好准备一件厚外套 。这个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你可以参与采摘活动,品尝新鲜的水果 。冬季(12 - 2 月),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穿上羽绒服、厚毛衣等保暖衣物 。如果遇到下雪天气,路面可能会结冰,出行时要注意安全 。

在交通方面,如果你选择自驾前往白霓镇,可通过 106 国道或崇阳至江西公路抵达 。出发前,记得检查车辆状况,规划好路线,使用导航软件实时了解路况 。如果选择公共交通,可以先到达崇阳县城,再转乘前往白霓镇的班车 。班车的运营时间和班次可能会有所变化,建议提前查询相关信息 。

(二)尊重当地习俗

白霓镇民风淳朴,近年来大力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尚,积极破除不良风气 。在这里游玩时,要尊重当地的移风易俗新风尚,如婚事新办、余事不办、丧事简办等 。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行为,树立文明旅游的意识 。在与当地居民交流时,要礼貌待人,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 。如果遇到当地举办的民俗活动,如提琴戏演出等,可以积极参与,但要遵守活动的秩序和规定 。

(三)保护文物和环境

白霓镇拥有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如石板街、大市渡槽、白霓古堰等,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我们要倍加爱护 。在参观历史遗迹时,不要触摸、刻画文物,不随意攀爬古建筑,保持文物和遗迹的完整性 。同时,也要爱护当地的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白霓镇的自然风光优美,清澈的河流、翠绿的山峦,这些都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在游玩过程中,将垃圾放入指定的垃圾桶,保持景区的整洁 。如果去白霓古堰游玩,更要注意保护古堰周边的生态环境,不破坏堰体和渠道,不污染水源 。

六、结尾

白霓镇,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小镇,宛如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它的每一处历史遗迹,都铭刻着岁月的痕迹,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它的文化艺术,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现着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它的特色美食,用独特的风味,满足着人们的味蕾,传递着家的温暖;而它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 白霓古堰,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至今仍在滋养着这片土地。

无论你是渴望探寻历史的深度,还是追求美食的享受;无论你是想与家人共度欢乐时光,还是希望在自然风光中放松身心,白霓镇都能满足你的期待。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却有着宁静与质朴,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心灵的栖息地。

心动不如行动,收拾行囊,踏上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吧。去石板街感受岁月的沉淀,去大市渡槽领略人工的奇迹,去品尝白霓小麻花和传统豆腐的独特风味,去白霓古堰探寻古人的智慧。相信你一定会在这里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收获满满的感动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