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通山县旅游景点概览

2024-12-21

通山之旅: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咸宁通山县,宛如一颗镶嵌在鄂南大地的璀璨明珠,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这里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山水相依,人文荟萃,无论是壮丽的自然景观还是悠久的历史文化,都能让人为之倾倒,是一个能让心灵得到休憩与滋养的旅游胜地。

九宫山:华中屋脊的多彩画卷

九宫山,坐落于湖北省东南部通山县境内,横亘于鄂赣边境的幕阜山脉中段,主峰海拔 1656 米,总面积 196 平方公里。它与青岛的崂山、江西的龙虎山、四川的青城山、湖北的武当山齐名,是中国五大道教名山之一,享有 “九天仙山” 的美誉。

九宫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太平御览》记载,公元 569 年南北朝时,陈伯恭率兄弟九人在此山建九座行宫,故而得名。南宋淳熙十四年,道士张道清寻山传道选中九宫山,此后香客络绎不绝。九宫山不仅是道教圣地,还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殉难于此处而声名远扬。 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 96.6%,是中国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天然大氧吧,也是华中地区闻名的避暑游览胜地。景区内主要景点有云中湖、大崖头瀑布、迎客松、瑞庆宫、无量寿禅寺、九宫山风电场等。

云中湖:天上之湖的宁静与灵动

云中湖,位于湖北九宫山海拔 1230 公尺的凤凰岭上,湖面百多亩,最深处 35 米,是国内高度仅次于新疆天山天池和长白山天池的高山湖泊。因其高在峰顶耸入云表天际,常有雾团飘于湖面,如梦如幻,故而得名。它是九宫山镇所在地,也是九宫山旅游的食宿基地。

云中湖湖水清澈碧绿,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镶嵌在群山环抱之中。湖周青山环绕,植被茂密,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湖畔繁花似锦,杜鹃、樱花等竞相绽放,与碧绿的湖水相互映衬,如诗如画;夏天,这里是避暑的天堂,平均气温比山下低 10℃左右,清凉宜人,游客可在湖边漫步、垂钓,享受悠闲时光;秋天,山上的枫叶渐红,倒映在湖中,波光粼粼,美轮美奂;冬天,湖面有时会结上一层薄冰,周围的山峦银装素裹,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湖边还有 “青松迎客”“泉崖喷雪”“真君石殿”“吴雄楚关”“乌龟朝圣” 和 “铜鼓擂天” 等众多景点。“泉崖喷雪” 是云中湖的一大奇观,湖水从悬岩顶上的石罅中跌泻而出,喷珠溅玉,飞流直下,高达七十多米。那跌入涧底的湖水溅起千层雪浪,声如擂鼓,扣人心弦。每遇旺水季节,湖水倾盆而下,泼落约十余丈处,便被风吹搅,化作细雾轻烟,迷漫在狭谷深壑之中,淹没杂树悬崖,神秘莫测。

大崖头瀑布:银河落九天的磅礴

大崖头瀑布位于湖北咸宁安坪林海深处的大崖头,海拔 1213 米。它巨瀑宽 30 多米,从 420 米高的大崖头峰顶 “U” 形幽谷上凌空跌落,形成 420 多米落差的瀑布奇观,其落差仅次于台湾嘉义县蛟龙瀑布,位居中国第二。

远远望去,大崖头瀑布如同银河漏底,气魄宏大,景色壮美,难以言状。那自天而下的磅礴气势,那银涛腾白雾、雪练挂翠壁的立体画图,惊天动地,勾人心魄。离它很远时,就能听到它那雄浑的声音,像风啸、似海涛、时起时伏;渐近时,轰隆隆声震荡山谷,像虎啸龙吟。水量稍小时,瀑布上分 6 支,中间为大。在瀑布对面的山腰上观瀑角度较好,但也看不到瀑底。瀑布所在的大崖头是一座六、七百米宽的黄褐色峭壁,像一块巨大的立体电视屏幕,展现出大自然的绝伦风景。瀑布左边的峭壁为白色硅晶石,约三百米宽,远远望去,银瀑与白色石壁无法分辨,就像一道 300 多米宽的雪白飞瀑凌空跌落,瀑布在空中抖开,变成一道雪白的水帘,铺天盖地猛压下来,如雾如云,升到高空中弥漫翻卷,太阳照到山谷时,那水帘折射出一层淡淡的光晕,扑朔迷离,五彩缤纷。

闯王陵:历史的回响与见证

闯王陵是我国唯一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陵寝,位于九宫山西麓牛迹岭的小月山下。不远处有李自成最后一仗的李家铺古战场和相传李自成躲过清兵的皇躲洞。

整座陵区由拴马松、激战坡、门楼、墓冢、陈列室等组成,建筑依山就势,肃穆雄伟,占地面积 200 余亩。山下的富水河畔,有一座 “地下宫殿”—— 隐水洞,是湖北省罕见的特大溶洞,长 10 多华里,最高处 30 多米,洞中钟乳石林立,千姿百态,形象各异,其主要有 “长江三峡”“八百罗汉” 等。李自成陈列馆内陈列着李自成生平以及当时社会背景,起义的原因与结果。馆内还有李自成雕像及关于李自成的文献。陈列馆左侧是碑刻馆,右侧是警示教育馆,里面挂有各届主席从李自成身上学到的廉政启示,并播放廉政警示片。 据记载,大顺永昌三年(1645 年)初夏,李自成由武昌挥师东下南京,因形势逆转,征途受阻,即从江西武宁取道太平山进入通山,九宫山下李家铺突遭清军袭击,仓促突围,单骑误入葫芦糙,被小源口寨勇头目程九伯杀害,“有庄人怜者,草葬之”,时年 39 岁,成为千古遗恨。三百年来,李墓仅为石垒荒冢,建国后曾多次维修,并增建了拱桥、层台、花坛、墓碑、陈列馆、休息厅等附属建筑。通山县人民政府于 1952 年将其作为文物保护,1965 年定为湖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 1975 年九宫山旅游事业开发以来,国家拨款筹建闯王陵,修通了公路,于 1979 年竣工。1988 年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隐水洞:地下的神秘宫殿

need_search_image_by_title

隐水洞,坐落于湖北咸宁通山县大畈镇,九宫山下,富水湖畔,距通山县城 12 公里,距武汉市 130 公里,交通便捷。它是湖北省首个地质公园,主洞长达 5000 余米,有 “十里地下长廊” 之美誉,平均高 20 米、宽 25 米,洞口绝壁高耸、气势恢宏,因有两条小溪伏流其中而得名。洞内空间宽敞,四辆卡车可并驾齐驱。其景观质量及分布结构在国内地下河洞穴中堪称上乘,与已开发的辽宁本溪水洞、贵州安顺龙宫等相比,它兼备现代地下河与古河道景观,钟乳石类质地纯净,少见风化现象,主要景观如 “鲤鱼跃龙门”“天降神靴”“玉兔观桃” 等体量巨大、造型逼真,游人可泛舟地下河、聆听涛声,乘坐轨道车体验步移景换,还能步行零距离触摸大自然,故而被誉为 “洞天华中 —— 中华天洞” 和 “神秘的地下明珠宫殿”,在湖北旅游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游客来此必探的奇妙之地。

洞内奇观:五彩斑斓的岩溶世界

踏入隐水洞,仿佛置身于一个光怪陆离的岩溶世界。洞内石笋、石柱、石钟乳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有的如利剑直插云霄,有的似仙女翩翩起舞,有的像骏马奔腾驰骋,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些钟乳石在灯光的映照下,色彩斑斓,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若雪,蓝的如海,如梦如幻。洞壁上的石幔层层叠叠,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绸缎挂毯;石花则如繁星点点,闪烁着迷人的光芒;石柱粗壮而坚实,支撑着洞顶的巨大压力,仿佛是溶洞的守护者。

洞内的地下河蜿蜒曲折,河水清澈见底,潺潺流淌,如同一条银色的丝带贯穿始终。河中的鱼蟹嬉戏其间,为这静谧的地下世界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当游船缓缓前行,船头划破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在灯光的折射下,波光粼粼,美轮美奂。沿途还能看到瀑布飞泻而下,水花飞溅,如珠落玉盘,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在空旷的溶洞中回荡,宛如天籁之音。水潭则宛如一面面镜子,倒映着洞顶的钟乳石和周围的景色,上下天光,交相辉映,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游览体验:独特的地下之旅

隐水洞的游览方式独具匠心,分为上游乘船、中游乘小火车、下游步行三个部分。这种多样化的游览方式,让游客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领略洞内的自然奇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与神奇。

在上游,游客乘坐小船,缓缓驶入洞中。此时,四周静谧无声,只有船桨划动水面的声音和地下河的潺潺流水声。借着微弱的灯光,可以看到洞顶的钟乳石和洞壁的岩石纹理,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变迁。沿途的景色如诗如画,让人陶醉其中,真可谓是 “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

中游的小火车之旅则充满了惊喜与刺激。小火车沿着轨道缓缓前行,游客坐在车上,无需走动,便能轻松欣赏到洞内的各种美景。随着小火车的行驶,眼前的景色不断变换,一会儿是高耸入云的石柱,一会儿是密密麻麻的石笋,一会儿又是宽阔壮观的洞厅,让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小火车的速度适中,既能让游客充分欣赏到洞内的美景,又不会让人感到过于疲惫,为游客带来了一场轻松愉悦的观光体验。

下游的步行路段,则让游客能够更加近距离地接触洞内的自然景观。沿着步道缓缓前行,可以亲手触摸到那些历经亿万年才形成的钟乳石,感受它们的质地和纹理,仿佛能够与大自然进行一场亲密的对话。在步行过程中,还可以看到一些独特的景观,如 “仙人田”“马良神笔” 等,这些景观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王明璠府第:百年古宅的岁月沉淀

王明璠府第坐落于通山县大路乡吴田村畈上王自然村,东距通山县城仅 2 千米。它由清代举人、历任江西武宁、瑞昌、萍乡等县七品县令的王明璠在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 - 1875 年)于毗邻旧宅处修扩建而成,形成了如今的府第群落,并一直保持着清代晚期的建筑风格。这座古宅含花园、院落共占地 1 万余平方米,建筑包括主体宗祠、宅院、学校、花园及各式手工作坊,是湖北省目前保存规模最大的民居建筑之一,享有 “湖北第一宅” 的美誉,还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色:传统民居的艺术瑰宝

其建筑布局以宗祠为中轴,两侧对称布置五进住宅,呈现出规整而严谨的格局。宗祠梁架形式均为穿斗式,无梁架者则采用硬山搁檩做法,所有建筑皆为青布瓦屋面,山墙帽呈猫拱背式,青石板天井与三合土地面相得益彰。宗祠前端设有木雕戏楼,工艺精湛,是整座建筑的精华所在。各进天井之间互相联通,两侧檐部安设遮阳布卷轴,设计精巧且实用。地下排水系统完善,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偏房依两侧外墙搭建,作为作坊和下人居室。前院保持着青石墁铺地面,两侧及后院为花园的基址,院内古井保存完好,学校尚存院落和教室,讲台仅剩基址,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整个建筑群落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雕梁画栋,美轮美奂,集生产、生活、作坊、学堂、花园、仓库等功能于一体,是传统民居建筑中巧妙运用自然水系,与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生活和谐共存的成功范例,彰显出中国传统建筑技艺的高超与精妙,让人不禁为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所折服。

文化内涵:家族兴衰与社会风貌的映照

王明璠(1829-1906 年),字奂若,号璞夫,19 岁县试第一,清咸丰八年(1858 年)中举。候补江西乐安知县,后历任江西上饶、丰城、瑞昌、萍乡县知县等职。在瑞昌任职期间,他 “倡筑长堤以捍水患”,人们为纪念其功绩,将该堤命名为 “王公堤”;在萍乡,他推行的 “保甲之法”,被全省效仿,因其出色的政绩,被上司赞誉为 “江西干员”。1887 年,王明璠借省墓为由归家,此后以教书、养花、种竹为乐,同治年间被朝廷诰授奉政大夫,光绪年间晋封 “朝议大夫” 衔,享受从四品俸禄,直至终老。

王明璠府第见证了王明璠家族的兴衰荣辱。据说王明璠先后娶了六个妻子,生六子四女,家族人丁兴旺。他的两个儿子忠濂、忠洛后来分别担任陕西平利县县令和四川分县县令。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家族命运也历经波折。王明璠的部分子孙染上鸦片,家道逐渐中落。至解放时,王家有 16 户后代,仅有 5 家还有田产,被划为 “地主”。抗战期间,府第更是遭受日军战火的摧残,前院的粮仓被付之一炬,部分房屋被炸毁,令人痛心疾首。但即便如此,这座古宅依然顽强地屹立至今,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王明璠家族的荣耀象征,更是清代社会制度、家族文化、民俗风情的一个缩影。从建筑的规模和布局可以看出当时的家族秩序与宗法制度;宅内的各种设施和装饰细节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方式与审美观念;而王明璠的为官经历及其家族在当地的影响力,则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与社会风貌,为研究清代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富水湖:水乡泽国的诗意画卷

富水湖,位于湖北省东南通山县境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脚下,是湖北省著名的湖泊、湿地。它原名富水水库,拥 11 万亩水区,是一座蓄洪、发电、灌溉、养殖、航运兼顾的大型水利工程,年发电量 1.412 亿度,能调节长江下游水位。富水大坝建成于 1964 年,坝高 45 米,顶宽 6.4 米,坝顶长 941 米,溢洪道有 8 个闸门。富水湖方圆 260 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 80 平方公里,库容 17.6 亿立方米,湖泊直线长度 50 公里,湖岸线 180 公里,湖面最宽处 4000 米,最窄处仅 50 米,从空中看,就像两条栩栩如生的巨龙横卧在群峰之间,山水相环,翠绿互挽。

富水湖系长江中下游南岸的大支流,发源于九宫山和太阳山,为鄂南三大水系之一。这里湖光山色,风景秀丽,有 “鄂南小漓江” 的美誉,是国家级湿地公园。富水湖以水取胜,以生态见优,以岛称雄,以峡谷入险,以现代大型新能源基地为特色,以国内特大溶洞隐水洞为奇。加之区位独特,生态优良,物产丰富,文化深厚,周边还有大畈核电观景区、慈口乡村休闲、渔家生活体验、东海神龟、乌崖峡谷、莲花朝圣、富水大坝、牛鼻穿孔、富水乐园等多个景点。

湖光山色: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富水湖湖水清澈碧绿,水明如镜,宽广处烟波浩瀚,似洞庭之坦荡;狭窄处曲径通幽,赛漓江之奇美,美在青山绿水。两岸群山林木覆盖,绿树映青山,青山染绿水;百鸟和鸣,悦耳动听,极富野趣,环境清幽静谧,空气清新宜人。 群峰起伏,对水梳妆竞秀,青峰翠影映照湖面,山在湖中走,人在画中行,嫩绿的湖面,像玻璃一样透明。湖边金桔满坡,苍松翠杉遍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当地渔民歌谣唱到:“山顶松杉竹,山腰油桐茶,湖边柑桔花,水中渔船跃。”

其中最精华的风景在牛鼻孔峡谷,两岸崖壁如削,青山起伏,群峰秀丽,形态优美,旁边一座旗山崖高三百多米,色彩明丽如壁画,恰似长江 “小三峡”。 站在白岩山上俯瞰富水湖,翠绿满目,峰顶岩石晶莹如玉,像天山上的雪峰,在阳光下银光闪烁,山上空气清新,沁人心脾,是一个天然的氧吧。1982 年 5 月,在白岩山洞还发现了恐龙化石。

在饱览九宫山胜境风光之后,再来富水湖,泛舟湖上,置身于湖光山色之中,这绿湖碧水将洗去您的疲劳和汗渍。富水湖和九宫山是一首山水交响曲,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水上活动:畅享湖中的欢乐时光

富水湖的水上活动项目丰富多彩,为游客带来无尽的欢乐与刺激。游客可以乘坐游船,悠然自得地欣赏湖光山色,感受微风拂面的惬意;也可以拿起鱼竿,在湖边或船上垂钓,享受静谧的时光,等待鱼儿上钩的惊喜;对于喜欢冒险的游客来说,水上摩托艇则是不二之选,在湖面上风驰电掣,体验速度与激情的碰撞,感受浪花飞溅的清凉与畅快。 此外,富水湖还有水上飞人、皮划艇、兜风快艇、帆船、滑板、水上自行车、高台跳水、武装竞渡、水上射击、水球比赛、龙舟大赛等多种项目可供选择。

燕厦村:古村遗韵的时光回廊

燕厦村,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燕厦乡,地处鄂赣边陲,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它西临九宫山镇,北与慈口乡隔富水河相望,周边山水环绕,自然风光旖旎。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当时此地已是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村民们依山傍水而居,逐渐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村落。

燕厦村的村落布局独具特色,整体呈长方形,村内街巷纵横交错,犹如棋盘一般。古村的中心是一座古老的祠堂,周围分布着众多传统民居,这些民居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彼此之间由石板路相连,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这里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约有五十余栋,且保存完好程度较高。这些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徽派建筑的精髓,青砖黛瓦、马头墙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精美绝伦,尽显古朴典雅之美。

明清建筑:历史的见证者

燕厦村的明清建筑多为徽派建筑风格,以青砖黛瓦、马头墙为主要特征,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美感。建筑结构严谨,采用木构架为主,运用榫卯工艺,使得建筑稳固耐用。梁架上的木雕、门窗上的砖雕、墙面上的石雕,题材广泛,有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神话传说等,构图新颖,工艺精湛,堪称明清民居建筑的奇葩。这些雕刻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历史文化的生动载体,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向往。 例如,村中的某座老宅,木雕的门窗上刻有精美的花卉图案,细腻逼真,仿佛能闻到花香;砖雕的门楼上则雕刻着历史故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沉浸其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民俗文化:传承千年的乡土风情

在燕厦村,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农耕方式,如牛耕、手工播种等,这些古老的农耕方式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体现了村民们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和敬畏之心。 同时,村里还流传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如春节祭祖、元宵舞龙、端午赛龙舟等。这些活动不仅是村民们欢庆节日的方式,更是传承千年的文化纽带,将村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到春节,村民们都会齐聚祠堂,举行庄重的祭祖仪式,缅怀祖先的功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元宵佳节,舞龙队伍穿梭在街巷之间,龙身翻腾,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为古村增添了浓郁的节日氛围;端午时节,富水湖上龙舟竞渡,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伏,展现出村民们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的精神风貌。

此外,燕厦村还有着独特的民间手工艺,如剪纸、刺绣、竹编等。这些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闻名遐迩,成为了燕厦村的文化瑰宝。村里的老人们常常聚在一起,剪纸、刺绣,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融入到每一个作品之中。竹编艺人则用灵巧的双手,将竹子编织成各种实用的器具和精美的工艺品,如竹篮、竹筐、竹席等,这些竹编制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一件件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

通山旅游小贴士

开放时间与门票价格

  • 九宫山:开放时间为 08:30 - 17:30(全年),门票价格成人票 45 元。

  • 隐水洞:开放时间是 08:30 - 16:30,门票价格 107 元起。

  • 闯王陵:开放时间 08:00 - 18:00,门票 20 元。

  • 云中湖:包含在九宫山景区内,无单独门票。

  • 大崖头瀑布:位于九宫山景区内。

  • 王明璠府第:需提前预约,门票价格以景区公告为准。

  • 富水湖:无需门票,部分景点如游船等项目单独收费。

  • 燕厦村:无需门票。

交通指南

  • 自驾

    • 从武汉出发,可通过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等转至咸通高速,在通山收费站下高速,再根据导航前往各景点。例如到九宫山,从通山县城前往九宫山镇,路程约 57 公里。

    • 从南昌方向过来,经福银高速,转大广高速,再到咸通高速前往通山。

  • 公共交通

    • 可先到达咸宁站或咸宁北站,再转乘到通山县的班车。在通山县客运站有前往九宫山、隐水洞等景区的班车。如前往九宫山,旺季每天发 5 班车次,时间是 7:50、8:40、10:30、13:30、15:30;淡季每天发 2 班车次,时间是 7:50、13:30。